首页

文件资料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件资料 >> 正文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23-04-28    作者:     来源:     点击: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要求,为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16877太阳集团推进课程思政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价值引领、 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深化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挥16877太阳集团本科专业、研究生专业和公共体育课的课程育人作用,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能文能武、智勇双全的新时期体育综合型人才。

二、总体目标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发挥哲学社会科 学育人功能,充分发掘和运用16877太阳集团综合型大学的多学科交叉教育资源,建设一批充满德育元素、发挥德育功能的通识教育课程(公共体育课)和专业课程(本科和研究生专业课)

 2018 年起,启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示范课堂和课程思政授课比赛等系列活动,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促使学校全体教师、 各项教学活动与教书育人同向同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能力。

三、基本原则

坚持顶层设计。根据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总体目 标,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 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 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对课程思政工作认识,提高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能力,明确课程育人目标、优化 教学方案、健全评价体系,实现红专并进。

坚持改革创新。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引导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推进现代 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 主导的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为课 程思政目标服务,努力实现思政元素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坚持分类指导。突出前瞻性、可行性和协同性要求,注重统筹思政理论课、通识教育课、素质拓展课和专业课的育 人作用。明确各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内容和方法,分类分步有序推进工作。

四、主要任务

(一)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1.增强通识教育课程育人功能

根据不同学科性质特点,把握好所要挖掘拓展的重点。体育学科是文理兼修的交叉学科。

体育社会科学类别的课程要遵循哲学社会科学类通识课程追求突出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坚定“四个自信”。

体育自然科学类的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专业课 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

体育人文科学类课程要突出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注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 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体育类课程要主动与德育相融合,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健全人格,弘扬体育精神。

2.发挥专业课程育人作用

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重点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吃苦耐劳、追求 卓越等优秀品质,使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 术性人才。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科学精神。

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

3.开发具有德育元素的特色课程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优势,组织知名教授、教学骨干、科研骨干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系列讲座,宣传我国现代 工业体系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工程规划和建设以及对外承建的项目等方面成果,使广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教育与培训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 坚定“四个自信”,提高育人意识, 切实做到爱学生、有学问、会传授、做榜样。转变教师重知 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 造为目标,带动广大教师既要当好“经师” , 更要做好“人师”。

充分运用学科组讨论、老教师传帮带、教材教案编写,本学科先锋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等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培养。有关部门、各学院要充分运用入职培训、专题培训、 专业研讨、集体备课等手段,强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 让广大教师能利用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动、课堂反 馈、实践教学等方式,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 入到每门课程教学过程之中。

2.发挥思政教学团队和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

充分利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优质资源,发挥学科交叉和院际合作的优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立课程思政建设合作广西,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相关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引领辐射作用,鼓励我院教师向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教学名师、骨干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虚心学习,并通过集体备课、专业系(教研室)工作例会等方面开展联谊活动,共同把好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关。

(三)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中,注重将“价值引领”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作为首要因素;在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中将“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监 测指标。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强化所有课程融入德育教育理念,并在教学建设、运行和管理等环节中落到实处。在课 程教学大纲、 教学设计等重要教学文件的审定中要考量“知识 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在精品课程、 示范课程的遴选立项、评比和验收中应设置“价值引领”或“德 育功能”指标;在课程评价标准(含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 行听课等)的制定中设置“价值引领”观测点。

(四)工作安排

1.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每年度遴选 1-2 门课程完成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每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组成员不少于 2 人。

2.修订课程教学大纲

新教学大纲须确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并结合课程教学内 容实际,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 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评价德育渗透的教学成效,注重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 衔接和融合。

3.制作新课件(新教案) 

根据新教学大纲制作能体现课程思政特点的新课件(新教案)

4.收集教学改革典型案例和体现改革成效材料。

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改革中的典型案例(含视频、照片、文字等多种形式);本课程学生反馈与感悟,以及其它可体现改革成效材料。